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奧創紀元--新時代的開始

閱讀前請注意,以下心得涉及電影劇情,沒有看過電影的可以先參考我另一篇整理過去劇情的網誌:「知道這些事情讓你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更好看!!」,以免影響觀影樂趣。

不過如果不介意知道劇情,或者已經看完電影,那麼歡迎你繼續往下看。

--

直接說重點:不會說好看,但也不差。不好看,來自於續集電影的包袱,比較。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和前作相比,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我是說缺點方面--同樣是以量取勝的敵人,雖然背後都有個BOSS,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主角單方面地痛打雜兵,好不容易打完雜兵後BOSS卻也沒有足以和主角們匹敵的力量。

這次的敵人,是東尼和班納製造的人工智慧奧創,這在進電影院前就知道了。


配合海報和預告裡頭,機器人大軍鋪天蓋地的氣勢,原本以為奧創會是個相比洛基更加強大的敵人(畢竟洛基可是浩克認證的「很弱的神」啊)而且從奧創選擇「教堂」做為據點的行為,也可以看出他妄想成為君臨世界的主宰的氣勢。

可惜結果並不是如此,而且「原本是設計來保護人類的人工智慧,最後卻決定毀滅人類」的設定也是大家熟知的套路了,奧創不只沒有超越以往,角色魅力上也遠不如可愛又迷人的邪神洛基。


俗話說,故事精彩於否,很大程度取決於敵人的強弱,猶記得當年《黑暗騎士》上映的時候,希斯萊傑的小丑多麼成功地抓住了觀眾的目光?或者《美國隊長》由於九頭蛇時在太過不濟,儘管文戲精彩卻因為武戲流於卡通化而飽受詬定?《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又是如何藉由一個強大的反派讓許多人稱許其為漫威至今最精彩的作品?《鋼鐵人3》又是為什麼在劇情充滿巧思的情況下,卻讓許多人大失所望?

反派角色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而在劇情結構方面,《奧創紀元》處處可見前作的影子:敵人出現,追著敵人的腳步想要阻止邪惡的計畫,幾次交手總是落於下風並且引發團隊內部的衝突,最後決戰是面對大量的敵人同時保護平民--最後都是要阻止某個關鍵的裝置。

除了劇情結構重複卻不如前作的反派,另一個問題是世界觀的整合,或者說伏筆。

電影藉由緋紅女巫的心靈攻擊,帶出了幾個角色的過去,也暗示了部分劇情的走向,可惜都只是點到為止,觀眾難以確定這些幻象暗示了什麼(很有可能是《雷神索爾3》和《美國隊長3》的劇情)當然這種給予觀眾猜想空間的手法,本來就是漫威的慣用技倆,可是為了給予提是卻要不講明白,這種行銷手法甚至反過來影響了劇情的流暢度--也因此甚至不清楚交代影響劇情的關鍵角色「幻視」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索爾到底知道了什麼?為什麼索爾能用雷電喚醒幻視?

--

可是《奧創紀元》也有優點,首先是他仍然忠實回應了觀眾的期待。

浩克和浩克毀滅者(?)的對打非常爽快,相比前作森林裡的對打毫不遜色,各種爆炸特效也是大方放送。而主角們除了手上忙碌,嘴巴也沒閒著的輕鬆釣興也維持得不錯(雖然可能有許多人覺得不好笑?)至於黑寡婦和浩克的愛情戲嘛...


不過整部戲最讓人會心一笑的地方,我認為是快銀在超高速奔跑時,看著彷彿靜止的喵喵忍不住伸手去拿,結果整個人飛出去那邊,符合角色個性又呼應錘子的設定,整個非常可愛!

此外我也非常喜歡團體對戰的場面調度,像是預告片就有出現,開場時的那段打戲,所有人輪流表現完後攝影機一轉,眾人同時跳出卻又各自有目標,足可看見背後的巧思(比較可惜的是後面的城市戰就比較沒有這種設計,明明上一集也做得不錯啊...)


總而言之,整體來說我認為輸給前作,甚至也輸給《美國隊長2》但是該有的也都有,沒有什麼真的令人失望的地方,所以不會說好看,但也不差。

電影最後新的復仇者集結,中間也埋了那麼多伏筆,第三集的BOSS又是多次在彩蛋現身,醞釀已久的薩諾斯,如果把這集視為「承接」的話,我們也只能期待未來的展開了不是嗎?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知道這些事情讓你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更好看!!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即將在下個星期上映,可是你還記得過去的劇情嗎?

畢竟它已經是漫威的第十一部電影作品了!

在它之前已經有漫威宇宙第一階段的《鋼鐵人》、《無敵浩克》、《鋼鐵人2》、《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還有第二階段的《鋼鐵人3》、《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星際異攻隊》等電影。

它們雖然不是嚴格的「前作/續作」關係,但是劇情仍然互有影響--如果忘了哪個關鍵劇情,而沒有辦法跟上電影節奏,那將會有多麼可惜呢?

不過別擔心,接著就讓我來幫大家按照「作品的時間順序」整理重點劇情吧。




首先是《美國隊長》的劇情,它發生在二次大戰期間,史蒂夫‧羅傑接受「超級士兵血清」注射成為美國隊長,然後打敗了同樣注射了血清,並且擁有「宇宙魔方」的紅骷髏,以及他所率領的九頭蛇組織(宇宙魔方因為不明原因被奧丁遺留在地球)但是美國隊長也因此墜入冰洋,沉睡數十年,鋼鐵人的父親雖然率領搜救隊前往尋救,卻只找到了「宇宙魔方」,然後交由神盾局保管。


然後是《鋼鐵人》和《無敵浩克》的劇情(兩者發生的時間相同),布魯斯‧班納因為「超級士兵血清」和伽瑪射線的緣故成為了浩克,為了避免被軍方利用而展開逃亡。東尼‧史塔克在阿富汗展示武器的時候,遭到「十環幫」襲擊,心臟周圍充滿炸彈碎片,必須要用磁鐵才能防止碎片隨著血液流到其他器官而死亡,後來他打造了馬克1號,逃離十環幫控制,並且得知整起事件都是副總裁奧比‧史坦的陰謀,電影最後他擊敗了史坦,並且公佈自己的身分。


接著到了《鋼鐵人2》,「十環幫」贊助俄國科學家伊凡·萬科,他在摩納哥大獎賽襲擊鋼鐵人,然後獲得史塔克企業的競爭對手「漢默先進工業」總裁賈斯汀·漢默的資助。但是伊凡只是再利用漢默,最後在史塔克博覽會再次發動攻擊,但是被鋼鐵人和好友羅斯上校擊敗。

這集電影中也是隸屬神盾局的「黑寡婦」娜塔莉亞·羅曼諾娃探員首次登場。


再來是《雷神索爾》的劇情,索爾被放逐到地球,經過一番波折後成功阻止洛基的陰謀。

另一位神盾局探員「鷹眼」柯林頓·弗朗西斯·巴頓也在這部電影登場。

終於,我們來到了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的結尾:《復仇者聯盟》


在這部電影,洛基獲得「瘋狂泰坦」薩諾斯的幫助,得到了可以控制人心的「齊塔瑞權杖」,以及齊塔瑞人的軍隊,並且利用從神盾局手中搶來的「宇宙魔方」入侵地球。由於洛基的入侵,分散各地的英雄於是集結組成復仇者聯盟。

擊敗奇瑞塔人和洛基後,第一階段結束,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故事先是《鋼鐵人3》,「十環幫」的幕後黑手「滿大人」終於現身,不過最後卻發現「滿大人」其實只是個魁儡,背後主使是因為曾經被東尼放鴿子而懷恨在心的奧德奇·齊禮安,在擊敗齊禮安後東尼獲得了「絕境病毒」的技術,因此擺脫了炸彈碎片的死亡威脅。


然後是《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的劇情,索爾的女友珍誤闖入封印了「乙太」的黑暗之塔,喚醒了黑暗魔兵,當然最後又成功阻止了黑暗魔兵的計畫,不過在電影最後洛基卻不知道為什麼冒充了奧丁(電影並未交代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將「乙太」交給了「收藏者」坦納里·帝凡。


接著是《星際異攻隊》交代了幾條伏筆,包括薩諾斯和他無線手套的六個寶物。

目前已經出現的有:

藍色(Mind):齊塔瑞權杖,在《復仇者聯盟》結束時被神盾局持有。
綠色(Space):宇宙魔方,在《復仇者聯盟》結束時被索爾帶回阿斯嘉。
紅色(Soul):乙太,在《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結束時交給了「收藏者」。
紫色(Power):宇宙靈球,在《星際異攻隊》結束時交給了「新星軍團」保管。

而《星際異攻隊》講的是爭奪宇宙靈球的故事,克里人的領袖「控訴者」羅南打算使用宇宙靈球的力量侵略宇宙,最後被「星爵」彼得·傑森·奎爾的團隊成功阻止。



最後是《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發生在《復仇者聯盟》的兩年後,美國隊長加入神盾任務執行任務,卻發現神盾局已經遭到「九頭蛇」的滲透,並且發現原本以為已經死去的好友詹姆斯·巴奇·巴恩斯其實沒死,而且被洗腦程毫無感情,有著機器手臂的「酷寒戰士」。

當然,電影最後,美國隊長成功阻止了「九頭蛇」的陰謀,神盾局也因此解散。

不過「齊塔瑞權杖」也因此落到了「九頭蛇」的殘黨手中。

--

所以這些和未來的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目前我們知道,《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的兩大反派陣營:奧創,還有九頭蛇。

奧創是東尼和班納製造的人工智慧,這個和前面的故事關聯不大,可是除了確定登場的快銀和腥紅女巫姐弟,九頭蛇擁有「齊塔瑞權杖」這件事情肯定也會對劇情有所影響。

洛基冒充奧丁這件事情,肯定也會對阿斯嘉的情勢有所影響,進而影響索爾的行動。

此外,東尼獲得了「絕境病毒」之後,會不會有什麼應用?神盾局解散後,由誰來統籌抵禦新的危機?這些大小細節對劇情的走向也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桌球--松本大洋X湯淺政明


松本大洋是個漫畫家,有著漫畫鬼才的稱號,代表作《ZERO》、《花男》和《惡童當街》 ,他的分鏡功力極為傑出,除了顯而易見的流暢還有廣角鏡頭外,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對「 速度」的表現,透過分鏡還有畫面安排,明明是靜止的圖畫卻充滿了強烈的速度感和生命力。 

湯淺政明是個動畫監督,在台灣較不知名,但他其實是大有來頭(不過松本大洋是否算是 知名人物?我也不大確定)代表作是拿下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大賞的《心靈游戲》以及 《四疊半宿舍,青春迷走》,曾經兩度獲得文化廳動畫大賞的導演只有四位,另外三位則 是宮崎駿(魔法公主、神隱少女)、細田守(穿越時空的少女、夏日大作戰)以及原惠一 (蠟筆小新 呼風喚雨!戰國大合戰、河童之夏)


《心靈游戲》更被有著「動畫界的昆汀塔倫提諾」之稱的比爾普萊姆頓盛讚為「動畫界的 大國民」 --話說這個介紹似乎很沒力啊,別說普萊姆頓了,就算是大國民和昆汀也會有很多人不知道它們是哪號人物吧?

不過這些畢竟也只是虛名,回到作品來說吧,很多人說湯淺政明的作品充滿了「異色」和 「奇想」,這種說法大體沒錯,可是對我來說他展現的是更加積極的,對於框架的顛覆。

夏目房之介在《日本漫畫為什麼有趣》書中提到,漫畫是「約定俗成的線條」這很類似象形文字的產生過程,這是為了達成普遍溝通的結果--可是「普遍」也就等於普通,普通也就失去了趣味。 所以過去的文人除了寫文作詩的時候除了「造句」之外還會「造字」!

同樣的早期的漫畫家也是除了沿用約定俗成的「漫畫文字」之外,它們也會創造新的漫畫文字。然而到了現在,漫畫風格趨向單調,兼用卡的氾濫更是把創作推向絕望的谷底,人們不但不「造字」甚至連「造句」都懶了! 

透過燈泡展現「漫畫文字」的效果:


玩弄「漫畫文字」的早期作品:


但是反過來說,停止「造字」也代表著語言的成熟,現在看過去那種玩弄「漫畫文字」的作品反而會覺得非常幼稚、不成熟。

可是湯淺政明不一樣!他在展現這種「幼稚」的時候,保留了生命原初的童趣同時又不失他千錘百鍊的成熟敘事技巧。

不誇張地說,他非常有可能徹底改變未來動畫的面貌。

--

而我們何其有幸,可以看到松本大洋原作的《乒乓》在湯淺政明手中成為動畫作品?

所以最後呈現出來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作品呢? 我們就拿辻堂學院從中國挖角來的孔文革,對上海王學園的主將風間龍一的那比賽當作例子吧。 這場比賽漫畫有15頁,動畫有3分半鐘。 首先來看漫畫,這頁是準備發球:


全部都是直框,所有動作都是靜止,上半頁是兩長格夾兩短格,把時間夾得緊緊的。

下半頁是主角月本誠,垂直的畫格垂直的構圖--然後三個小格,都是特寫,都是瞬間。 (讀漫畫想掌握時間感,要先看分格是直是斜,次看分格是大是小,再看是近景還是遠景 ,最後看構圖)

然後在左下將要翻頁的畫格,孔文革拋球離手。

發球!


球的路徑是斜的,分隔是斜的,人物的動態也是斜的!

於是我們知道畫中人「動」起來了,然而更高明的是在右下半特寫風間後,瞬切到他後仰接球,注意兩條綠線是如何產生衝突的。

透過動線的安排,雖然風間身體傾斜明顯是在動作途中,我們卻能感覺畫面「定格」了--然後特寫球拍。

這你他媽的能夠不佩服嗎?

然後又是斜分格、碎鏡頭。 接著回到直方格,特寫,時間停滯--回擊!


最後一頁左下角,又要翻頁(奇數頁在左邊,這也是很重要的線索,前面的碎鏡頭也有用到)取了個空畫面。

只聽見「喀」一聲,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好不容易救回的球是吉是兇?


靠有沒有,這頁又神了!

前面已經兩次弄過方格和特寫停滯,然後斜格加速的技倆,現在是取空畫面停滯這是一個變化,更厲害的是接下來得不是動作,而是「另一個停滯的瞬間」搭配極端的取鏡和特殊的筆觸。 此時,風間的快已經超越了先前設定的「時間」,因為方才使用的「擷取爆發瞬間」的手 段已經無法捕捉到他的動作。 如此了不起的敘事手法,你怎麼能不跪著讀呢? --但是別急,你現在跪了動畫怎麼辦?

動畫是這樣處理的:



動畫前面使用「分割畫面」的方式,直接按照漫畫得閱讀順序和位置安排畫面,配上簡短的動作,緩和了風間第一次回球的停滯效果,加強了第二個,然後在第二次回球進行加強並增添特效,第三次回球則是用殘影的方式代替。 我個人認為前面的處理是加分,後面則是扣分。

這樣看來是持平囉?

嘿嘿,你還記得前面我是怎麼稱讚湯淺政明的嗎?加個紫色閃電就算數了?

我們來繼續看下去:



透過孔文革的獨白,我們從他的角度看到風間形象的變化,然後是他的回憶、以及經過轉化的抽象符號。 於是你知道了什麼是創作,或者,講更極端點,你知道了生命該是什麼樣子。 

最後如果你想完整的看一次,這是完整的影片:



延伸閱讀:

漫畫的時間表現(上)

漫畫的時間表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