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3日 星期一

模仿遊戲--太過輕盈的悲劇


坦白說,這部電影不差,可是我以為它應該更好。

儘管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但是我認為它的問題恰恰是出在劇本。

它選取的題材本身,就非常具有張力:圖靈破解德軍的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贏得戰爭。他提出圖靈機模型,推動了人類文明跨時代的進步--可是他最終,卻因為同性戀的身份,遭到國家迫害身亡。

這麼好的題材,不應該只有這樣的發揮。

電影透過多條故事線穿插並行的方式,藉由Benedict Cumberbatch迷人的嗓音開場,緩緩道出圖靈悲劇又崇高的一生。

三條主要的時間軸,分別是圖靈的學生時代、二戰時期還有因為戰後同性戀問題被逮捕。

電影前半段,主要的重點是描寫圖靈社交能力的缺乏,然而據說圖靈本人並沒有社交障礙,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為了迎合觀眾對演員期望所做出的調整。

只不過電影裡BC詮釋圖靈的方式,卻也不完全像他的成名角色福爾摩斯,反而像極了《生活大爆炸》的Sheldon Cooper,面對人際關係的反應是困惑和慌張而不是高傲和忽視(或者說傲嬌?)此外電影中也運用了圖靈不擅社交的特色來搞笑,更是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可愛的Sheldon。

說到這裡,讓我們來順便比較一下,兩部作品各是如何呈現科學家工作的模樣。

首先是《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和好友工作的樣子:



而這是圖靈工作的樣子,交叉剪接了他跑步的畫面(他是職業級長跑選手)表現工作的認真,後面還有兩次,一次是剪接戰爭的畫面表達工作的急迫,一次是用疊化的方式表現時間流逝。



電影前半段的調性是歡樂的,然而隨著戰況危急,團隊的壓力升高,圖靈和團隊的衝突也終於爆發,不過電影並沒有直接描述團隊的衝突,而是帶著觀眾回到圖靈的學生時代,說起他遭到同學霸凌的過往,也帶出了他的好友克里斯托福莫康(Christopher Morcom)

這是種很巧妙的手法,從圖靈生命的不同時期,找出具有「相似的情緒或意涵」的片段,進行重新排列,因此得以在完整交代圖靈生平的同時,又絲毫不妨礙故事的進行。

然而反過來說,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嚴重破壞觀眾的情緒,是把危險的雙面刃。

--

到了電影中段,進入故事的主題,這時候瓊.克拉克(Joan Clarke)登場了。

事情的起因是圖靈和團隊為了增加人手,發出字謎懸賞,公開尋求解碼人才--這裡的處理方法我個人很喜歡,透過相同物件連結了身處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背景的人們,營造出人們為了相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的氛圍。



瓊的角色,用意是和圖靈進行比較。

瓊和圖靈有相似的遭遇,他們同樣聰明,卻也同樣受到社會壓迫。看著她,圖靈就想到了過去的自己,以及他的好友克里斯托福對他說過的話:

「有時候正是人們意想不到之人做出了人們意想不到之事。」

“ Sometimes it's the very people who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於是圖靈幫助瓊解決父母的反對,帶領她加入了團隊。

而在瓊的幫助下,圖靈和夥伴的關係逐漸好轉,甚至在指揮官失去耐心,要開除的時候圖靈集體用辭職威脅指揮官,要求他不能開除圖靈。

然而倆人後續的遭遇,卻是無比殘忍的對照:

瓊想要工作,不想要扮演社會期待的完美妻子,可是她仍然知道人際關係的重要,因此在最後,她嫁了個好丈夫同時也保有她的工作。而圖靈呢?他只能孤身一人面對賀爾蒙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然後死去。

在電影後半段,懷疑圖靈涉及叛國罪行的警察,終於知道圖靈拒絕配合調查的理由:因為小偷其實是他在街上碰到的男妓!

他的長官很滿意這個結果,想要逮捕圖靈,可是那名警察並不滿意--他原本期待的是間諜和叛國的罪行,不是什麼同性戀!

是啊,叛國?這才是大問題。

同樣地,他打贏了戰爭,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可是圖靈被逮捕了,沒有人會像他的夥伴一樣幫助他,或者像他幫助瓊一樣幫助他。

這是多麼令人憤怒,又是多麼令人不忍的結局?


除了圖靈和瓊際遇的比較,圖靈對瓊的感情和他對克里斯托福的感情也是組比較的對象。

他是個同性戀,這點無庸置疑。

可是他也在乎瓊,就在他對瓊說出自己是同性戀真相的時候,瓊只是告訴他:

「但我們不像其他人,我們用我們的方式愛著彼此。」

“ But we're not like other people. We love each other in our own way,”


這段話非常觸動我,可是最後倆人還是沒有在一起,留下圖靈獨自面對人生最後的悲劇。

說實話,我不大明白為什麼。圖靈坦承自己是同性戀,是希望疏遠瓊藉此保護她,可是既然她沒有離開,為什麼兩人的關係到最後都沒有修補呢?只是這段爭吵,說服力實在太低--其實整個二戰時期的感情戲處裡的都很膚淺,同僚的個性平板、爭執到和解的過程也非常公式化,只是畢竟這些部分不是劇情重心。

然而做為全戲關鍵的感情戲卻處理的同樣粗糙,就讓人難以容忍。

除了感情戲,另一個我很不喜歡的地方是破解Enigma的部分,雖然簡化是必要的,但是居然把尋找「重複字詞」這種基本中的基本做為關鍵,實在令人非常不能接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總之在戰後,大家各奔東西。時間來到圖靈被逮捕後接受藥物治療,瓊聽聞消息後前去探望他,看到的卻是因為藥物治療雙手顫抖,甚至無法完成填字遊戲的圖靈。

最後這段戲,BC表現之精彩,實在是筆墨難以形容。

他哽咽著,訴說他為什麼選擇藥物治療,因為他要守護他的機器,守護他的朋友。

因為,他不想要獨自一人。


當然,電影裡頭瓊有安慰他。

可是怎麼說呢?對我來說,那只是幸運兒不理解倒楣鬼處境的輕浮言論。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的編劇Graham Moore說了這麼一番話:

“When I was 16 years old, I tried to kill myself because I felt weird and I felt different and I felt like I did not belong. And now I'm standing here, and so I would like this moment to be for that kid out there who feels like she's weird or she's different or she doesn't fit in anywhere. Yes, you do. I promise you do.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and then when it's your turn and you are standing on this stage, please pass this same message to the next person who comes along.”

是的,他也走過痛苦的歲月,並且走過來,成功了。他想要激勵那些和他一樣的人,告訴他們:「有時候正是人們意想不到之人做出了人們意想不到之事。」

可是他忘了,不是每個人最後都能站在那個舞台上。

因為他走過去了,所以他說的輕鬆,可是他的輕鬆,卻是輕得讓人難以承受。

這也是為什麼,他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圖靈和瓊會分開,也沒辦法解釋圖靈為什麼自殺的理由。他成功描寫了圖靈遭到的困難(學生時代和二戰時期)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難最後成功的過程,可是他卻沒有能力處理圖靈生命最後的悲劇。

所以說,這部電影不差,可是我以為它可以更好。

金牌特務--This ain't that kind of movie.


對於這部電影的劇情,我不想說太多,因為沒有太多好說的。

它提到了「屠殺部分人,拯救全地球」的爭議想法,嘲笑了基督教狂熱份子,諷刺人們仰賴手機通訊工具,文明發展的結晶卻讓人們和野獸般自相殘殺。它還談到階級意識的社會問題和自我選擇的成長問題,可是都談不深。

因為,這些都不重要。

你應該知道的是《金牌特務》改編自漫畫家Mark Millar的同名漫畫,他同時也是《特攻聯盟》的原作者,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是Matthew Vaughn,也就是《特攻聯盟》的導演--所以啦,你知道這是部什麼樣的電影了。


它不會是現在流行的,講究現實感的諜報電影。它也不會是單純講述遊手好閒的青少年主角,如何蛻變成一流探員的兒童成長電影。

這部電影,簡單來說,屌爆了!

就連導演自己也是這麼說的:

“The tone is 100% Kick-Ass in the sense that one minute you’ll be laughing and the next, I mean we’ve shot stuff where I think the press is going to kill me,” Vaughn confided in us. “We’ve got an action sequence in a church which is just going to cause a huge reaction. I might have a Christian fatwa on me. If you liked Kick-Ass you’re going to like this, it’s adventure, action, heart, comedy, it’s all in there. It’s fun. I’m convinced ‘The Avengers’ did so well because you had a laugh and I think people are having a miserable time at the moment and they want escapism. The only way I think we could compete with Bond and all these big franchises was to do really full on violent choreographed action, which they can’t do because they’re PG-13, so let’s do something people haven’t seen before. A spy movie where once it kicks off it really does kick off.”

(大意是說,這是部有著百分之百的《特攻聯盟》風格,結合幽默和暴力的諜報電影)

還記得超殺女第一次登場的打鬥場面嗎?



差不多就是這個感覺,只是《金牌特務》少了點血漿,多了點優雅。

這個優雅,是來自過去的007電影,不切實際的優雅。

不像《神鬼認證》系列帶起的寫實風格,過去的007電影有著各種新奇的小道具,還有優雅迷人的紳士,還有總是想要毀滅世界的反派角色。


《金牌特務》致敬過去007電影的地方非常多,不只是海報、服裝和小道具,對白更是動不動就提到過去的諜報電影--只不過除了「相似」的致敬,更多的還是「顛覆」的致敬。

像是Colin Firth飾演的,代號加拉哈德的探員,在前面導演訪談題到的教堂屠殺後,被Samuel Jackson飾演的反派逮個正著,反派笑著對他說:「如果這是老式的諜報電影,我應該會把真相全盤托出,然後想辦法用很複雜的方式殺掉你,而你會用很複雜的方式逃脫對吧?」

說完,一槍把加拉哈德暴頭了。

然後因為怕血,又不敢看,只好問女助理人死了沒,還抱怨殺人的感覺實在是很不舒服。

對了,加拉哈德是亞瑟王圓桌武士的成員,最終成功尋得聖杯,並且在找到聖杯後去世。

該死的代號據透--不過傳說中,加拉哈德是蘭斯洛特的私生子,加拉哈德指的也可能是繼承Colin Firth位置的主角(他父親就是在爭取蘭斯洛特的位置時去世)

不過不管怎麼樣,還是被劇透了…。

另外,這部電影除了紳士的優雅,也多了些「漫畫」的效果,像是這段Colin Firth在酒吧首次展現身手的段落:



紅衣混混擊出的拳頭被雨傘架開,揍到了胖子臉上的跟拍,牙齒飛出還有後面的電擊套索也是同樣手法(還加上了慢動作效果,對比動手前,雨傘柄勾住酒杯的加速,形成豐富的節奏感)灰色帽T的混混兩下跌倒,也是漫畫常見的誇張動作和構圖。

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了另外一部,同樣有著帥氣大叔,而且也是發生在酒吧的打鬥場景。

那是由Denzel Washington主演的《私刑教育》,巧的是飾演超殺女的Chloe Moretz也有演出。



兩相比較,我們更可以清楚看出《金牌特務》追求的優雅,還有幽默。

不過話說回來,光是穿著帥氣西裝Colin Firth還有公主的屁屁,這部電影已經值回票價了不是嗎?

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功夫》的致敬片段


這篇沒有什麼原創的東西,因為wiki都說完了--不過老師有說,不代表你有在聽。

而且只是看文字「知道」哪裡是致敬,和實際對照比較的感覺還是不大相同。

所以,這才會有了篇文章,整理幾個致敬的「段落」給大家比較比較。



至於台詞的致敬,像是阿鬼臨死前模仿《蜘蛛人》的班叔和《鐵面無私》的馬龍,或者阿星的香腸嘴和《東成西就》的歐陽鋒,還有阿星的造型這類的細節就不一個一個列出來了。

首先,是包租婆威脅琛哥,致敬的對象是李小龍的《猛龍過江》。




然後是阿星去找火雲邪神時看到的幻想,這裡致敬的是Stanley Kubrick的《鬼店》。


火雲邪神前往豬籠城寨尋找阿星的時候,阿星在門內安頓包租公和包租婆,斧頭幫流氓圍在門口--沒想到,開門的時候,走出來的卻是火雲邪神。

這邊致敬的是《沉默的羔羊》裡頭,聯邦探員前往逮捕水牛比爾的段落。




不過雖然很多人都說這段是致敬《沉默的羔羊》,但是看到這段,我第一個想起的卻是《火影忍者》裡面,佐助想要搶在鼬之前找到鳴人的段落。


最後是結尾,火雲邪神的金花暗器隨風飛去,致敬的是《阿甘正傳》裡的那片羽毛。




--

雖然開頭說了只是整理,可是只是整理實在沒啥意思啊,最後還是挑個段落來稍微分析好了--說到《功夫》最經典的段落,當然是火雲邪神那句:「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莫屬啦。

只是這段除了火雲邪神的台詞經典之外,畫面的安排也很有意思。



小囉囉轉身的時候,畫面變焦同時往珅哥的位置移了一下,小囉囉掏槍的時候鏡頭移回原位,焦距也回到小囉囉身上--掏槍途中畫面切換,這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因為焦距回到了小囉囉身上加上動作又快,所以他的臉是清楚的,可是拿槍的手是模糊,有助於降低畫面切換的突兀感;其次是剪輯的位置並不是手切入畫面的瞬間,而是在畫面上半部,而且剪輯前後,手的位置完全相同,非常俐落。

否則,可能會變成這樣:


然後是眾囉囉們包圍火雲邪神的畫面。

火雲邪神坐在中央,卻不是用中心構圖,增添了不安定感,而且雖然說坐在中間是很想當然爾的安排,但是地板的金花同時也是火雲邪神身上不斷出現的意像。


另外不得不說,火雲邪神穿吊嘎實在是很高明的主意,它在視覺和象徵上都起了很大的對比作用,不只是上面那張,就連邪神搶過槍,還有最後所有人鞠躬的時候,效果都很顯著。

(不過在邪神搶過槍的那張,柱子也起了很大的功用,而且囉囉還記得困惑地看著自己的手,真是細心)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進擊的鼓手--卓越的代價


這是部很簡單的電影,劇情簡單,人物刻劃簡單,表達的意涵也很簡單--可是它很好看。

好看的理由,在於J. K. Simmons極具壓迫感的演出,還有配合音樂節奏的剪輯。

不過,還是先談談劇情吧。



故事說得是希望成為偉大鼓手的音樂系學生Andrew,碰上魔鬼教頭Fletcher故事。沒錯,我用的是「教頭」這個字眼,因為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個軍教片,只是背景不再是軍營而是音樂學院。

嗯,所以你知道的,電影大半的時間都花在描述Fletcher有多麼機車,還有Andrew有多麼悽慘,其中我認為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Andrew在樂團的首次練習,遭到Fletcher羞辱的段落。



這種教育方式,總是會激起人們去思考一個問題:「這麼做有效嗎?」

從結果來看Buddy Rich成功了,Andrew也成功了。

可是Fletcher過去的學生自殺了,那個以為自己走音的胖子肯定也不會再有未來。


然而,除了有沒有效,其實還有另一個問題更需要被考慮:「這麼做值得嗎?」

如果是軍教片,答案可能是肯定的,為了保護家園,這些犧牲如果有效那麼也就是必要的。

可是為了藝術呢?為了成為偉大的鼓手,這麼折磨學生,這麼承受折磨,值得嗎?

通常來說,好的電影拋出問題,但是不給出答案,而是帶著觀眾思考問題--可是這部電影不同,這部電影省略了許多思考,直接甚至可說是武斷地給出了答案。

「這麼做,值得。」導演說。

所以在電影最後,Fletcher本來是為了報復Andrew刻意讓他出醜,卻還是在Andrew的精湛的表現下露出笑容,在那個瞬間,倆人已經忘了彼此的恩怨,因為有些東西比這些更重要,為了它我們可以放棄女友、放棄家庭、放棄人性甚至是放棄自己。

--而這一切不需要觀眾來論斷。

所以電影在Andrew敲下銅鈸的瞬間嘎然而止,他們不需要也不在意觀眾的反應。



對了,你說「精彩的不是J. K. Simmons的演出還有剪輯嗎?怎麼說半天都是劇情呢?」

我只能說,有些東西勉強了,味道就壞了。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


原文書名:Film Directing Shot by Shot: Visualizing from Concept to Screen
繁體翻譯: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
作者: Steven D. Katz
譯者:井迎兆
出版社:五南

購買連結:博客來

經典中的經典,不管是想要拍攝電影或者只是想要了解電影,這本書都是必讀清單的首選。

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事前作業,包括美術設計、劇本和故事板;第二部分講鏡頭和剪輯,討論鏡頭構圖、三角機位和動作軸線,還有基本的剪輯模式;第三個部分討論實際拍攝問題,如何安排攝影機的位置、景深和移動等問題。

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影像」會談到的內容,可惜的是沒有太多談到色彩、燈光等構圖細節的部分,也沒有談到任何「音效」有關的內容。

下面按照順序,分別列出書籍的內頁預覽(預覽圖片是簡體版本的翻譯)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匹配剪輯--穿梭時空的魔法

剪輯的重點,在於「訊息」的連續。

最基本的,就是換個角度拍同樣的人,是對象和動作的連續。

有時候,是順著主角的視線剪輯;有時候按照相對位置剪輯。

--這些都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連續。

可是如果要跨越很大的時間,或者空間呢?
在這裡,有個技巧可以同時適用於各種媒材,不管是漫畫、電影甚至是小說。

它的名字,叫做「匹配剪輯(match cut)」


「匹配剪輯」的原理,是利用畫面的相似進行不同場景的轉換。

下面我將會用兩個例子來展現「匹配剪輯」的效果。第一個例子出自《2001太空漫遊》,堪稱影史上最經典的鏡頭,它有多經典?我們可以聽聽《黑暗騎士》三部曲的導演,克理斯多福.諾蘭的說法。


“You look at the cut in 2001, this vast jump forward -- the confidence that takes to do that is actually enormous,” says Nolan. “Would I love to do things like that in my own work? Yes. But I don’t think I have the confidence to do that. Which is why there is only one Stanley Kubrick. I do believe he is inimitable. But you can be inspired. You can be inspired to aspire to be that confident.”

「你看到《2001》的這個片段,這是一個巨大跨越--支持他這樣做的是極大的自信。」諾蘭說:「我會想要在自己的作品裡這麼做嗎?當然。但是我不認為我有這樣做的自信。這就是為什麼只有一個史丹利.庫柏力克。我確信他是無可比擬的。但你可以被鼓舞。你可以被激勵然後去追求這份自信。」



影片中的「骨頭/太空船」除了在形狀上相似,兩者在意義上其實也相似:它們都是某種工具。藉由這層意義的相似,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聯想到骨頭之於猿人,以及太空船之於現代人的對照--這組對照,正是解讀本片意涵的關鍵所在。

還有個例子,同樣經典,出自希區考克的《驚魂記》



--

接著讓我們看看「匹配剪輯」在漫畫中的表現,說實話,沒有電影那麼好。

下面兩個例子分別來自《Amazing Spiderman #655》,以及《鋼之鍊金術師》。



--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手法應用到小說的效果,下面的例子出自小說家黃凡的《賴索》:

青春期並沒有帶給他(賴索)多大的煩惱。他是班上最矮小的一個,坐在離講桌只有一公尺的凳子上。日本教師不時地用手偷偷抓著下襠,他患了溼疹這一類的皮膚病,認為別人都看不到,他可錯了。

「支那!」日本人說,「通通跟我唸一遍。」

「機那。」賴索說。

「知不知道,你們不是支那人,你們是台灣人。」

「可是老師,」一個本地生問:「我祖父說我們都是跟著鄭成功從支那來的。」

「八個野鹿!」日本人罵道。口沫飛到賴索臉上,他舉起手來擦臉,發現臉上長了一顆顆的青春痘。

當這些青春痘開始膨脹,有幾顆甚至化了膿時,他正走在大稻埕的街上,一面走一面用指甲去擠,弄得臉上紅一片白一片,擠到第五顆時,同伴小林用肩膀撞撞他。

「快看!」小林壓低聲音說,「那不是田中一郎嗎?」

「二年前教我們歷史的日本人。」

(更多內容可以參考,台灣作家許榮哲所著的《小說課》第六章:小說的花式時間跳水

另外,如果你很喜歡「匹配剪輯」,那麼你絕對不能錯過動畫導演「今敏」的作品!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獵人--改編這回事兒

由於日本動畫產業發達,幾乎所有熱門漫畫都會推出動畫改編。

這讓我們很容易以為,漫畫和動畫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只要照搬漫畫分鏡,然後讓畫面動起來就可以變成動畫--這種想法不能說是錯的,只是由於媒材的限制,並不可能完全照搬。

例如下面的狀況:



然而即使採取這種製作方式,我們也可以發現動畫分鏡並沒有完全照搬漫畫。

這是因為動畫必須遵守攝影機的「180度法則」:攝影機不可以越過演員的連線,否則演員在「畫面」中的相對位置就會反過來,造成觀眾混亂。


我們可以發現,漫畫中的圖1和圖2屬於相同的軸線,圖5和圖6則是另一組,其中又以圖2到圖5的轉換最突兀--此外圖5的角度其實不應該看見前面那人的表情,這是只有漫畫允許而動畫不允許的變形。

下圖是是另一個漫畫變形的例子,出自岩明均的《寄生獸》,同樣地動畫版只好將這個畫面拆成兩個鏡頭(更多內容:寄生獸--血腥這回事


因此,漫畫改編動畫,其實是門大學問,為了呈現這一點,我將用冨樫義博的名作《HUNTER×HUNTER》的漫畫,以及動畫版進行比較(動畫又分為1991年舊版和2001年新版)

下面的影片出自舊版動畫,內容是幻影旅團的團長庫洛洛,和揍敵客父子交手的片段。

影片將會以動畫和漫畫進行對照,並且使用下方字幕進行分析:



舊版更動的幾個分鏡:

1.開場的俯視旋轉鏡頭(新增鏡頭)

2.席巴繞背偷襲(新增鏡頭)

3.席巴的踢擊(視角變化)

4.庫洛洛揮刀(視角變化)

每個都有充分的理由,而且效果十足。

更別提那流暢到不行的環繞境頭的調度真要說舊版動畫的美中不足,我想也只有幾個小地方--而這些都是受制於表現媒材的不同,而非導演的問題。

這些小地方,恰巧都是冨樫很愛用的小技巧,分別是:

1.透過殘影表現速度

91話:


281話:


2.略過「中間過程」

21話:


98話:


268話:


3.疊加畫面壓縮時空

52話:


52話:


287話:


第一點非常尷尬,因為如果直接讓人物消失,然後下個畫面就是席巴的踢擊會太過突兀,但是如果消失後又拍攝人物的動作又會顯得非常愚蠢(可以參考新版動畫)

第二點舊版動畫雖然為了動作連貫性,被迫畫出準備動作,但是已經盡量加快帶過。

第三點則是表現形式的問題,除非採用「卡通化」的手法,否則動畫難以呈現,可是這又和整個舊版動畫的調性有衝突,實在非常可惜。

--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相同的橋段新版動畫是如何處理。

影片連結:



看看開場那些多餘的台詞和動作,生硬的畫面切換,還有庫洛洛崩壞的臉!!

 殘影雖然說是忠實呈現,可是其實動畫不適合這樣搞啊--知道有多蠢了吧。

接下來的塗鴉背景又是搞啥?

還有 席巴跑步的姿難看就算了,桀諾瞬間移動突襲也有夠突兀。
(所以說動畫不適合用殘影表現就是這個意思)

庫洛洛挨了席巴一拳,沒有馬上飛出去卻卡在空中,然後還切到桀諾準備出招是怎樣?
(完全失去了漫畫特別強調的「突襲」的感覺)

滾地起身揮刀還不錯,可是席巴往後跳後,直接切背影幹嘛?下一秒馬上又轉回來講台詞了吼。想要按照原作分鏡就老老實實照辦,不要只做半套啊!!

說有多悲劇就有多悲劇。

由此可見,漫畫改編動畫,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唉,說了這麼多,還是讓我們重溫舊版動畫的完整片段吧。

舊版對決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