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關鍵報告--你看見了嗎?


《關鍵報告》是十多年前的電影了,那時候年紀小,覺得實在沒什麼。

雖然電影的設定還算有意思,可是整體劇情沒有太驚人的表現,也就把它當作普通的娛樂片看過就算了。多年後再次重溫,才發現有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首先,從設定來說,這部電影牽涉到了一個常見的哲學問題:

「人類能夠改變命運嗎?」

以及因此衍生的後續疑問:

「如果預言能夠改變,預言還是預言嗎?」

「被預知將會犯罪的人是罪犯嗎?」

電影裡,主角約翰用了一個非常聰明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抓住它?」

「它快掉下去了。」

「你確定?」

「嗯。」

「但它還沒掉下去,就被你抓住了。」

--

說到預言,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了。

如果有人忘了《伊底帕斯王》的劇情,沒關係,簡單來說就是:「有個叫伊底帕斯的人被預言將會犯下弒父娶母的罪行,他的父親底比斯的國王因此決定殺了他,沒想到負責執行任務的人心軟了,把他交給別人扶養長大。伊底帕斯長大後,又被預言將會弒父娶母,為了避免預言成真,他選擇自我放逐,沒想到卻在流浪途中因緣際會殺了自己的父親,娶了母親成為底比斯的國王。伊底帕斯在知道真相後,刺瞎了自己的雙眼,離開了底比斯。」

從故事的結局,我們不難看出《伊底帕斯王》的答案:「人類不可能改變命運。」

而《關鍵報告》不只是碰觸到了相同的哲學問題,它在劇情結構方面也和《伊底帕斯王》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主角約翰和伊底帕斯王一樣被預言將會犯下殺人的罪行,他也同樣「弄瞎」了自己的眼睛,而在原著小說裡,約翰知曉來龍去脈後,為了守護犯罪預防系統的可靠而動手殺人--只不過,伊底帕斯弄瞎雙眼是為了贖罪,約翰卻是為了證明清白;伊底帕斯是因為沒能看透預言而犯罪,約翰是因為知曉預言而犯罪。

電影雖然在最後做了更動,把「知曉預言而犯罪」的角色給了幕後黑手拉瑪,同時讓他展現自由意志抗拒命運(符合主流大眾的期待)但是仍然保留了足夠多地對應關係。

此外,電影也始終圍繞著「眼睛」這個元素打轉。不管是開頭想要殺害出軌妻子的丈夫說的:「不戴眼鏡我簡直跟瞎子一樣」毒販說的:「在瞎子的國度裡,獨眼的人就能當稱王」未來世界無所不在的視網膜辨認機制。以及最重要的,先知阿嘉莎醒來時說的:「你看到了嗎?」



不過儘管在劇情結構,以及神殿、先知、預言和眼睛等符號上相互對應,電影質疑的並不是「命運」,而是逐漸滲透然後掌控人類生活的科學技術--在約翰逃亡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科技無所不在的控制,不只是政府機關、大眾運輸系統甚至是百貨商場,只有在成為逃犯的時候,約翰才意識到科技無孔不入的恐怖。

只有在「瞎了」之後,約翰才真正看見了真相。

--

「人類能夠改變命運嗎?」

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說,不行。人類不能改變命運,人類必定受到命運的宰治。

電影《關鍵報告》說,可以,人類可以改變命運,我們的自由意志可以創造未來!

--但是如果我們不抱持戒慎恐懼的心,我們將會被科技給宰治。

因此最後犯罪防治局解散了,人類不再扮演眾神的角色,監控甚至預言每個市民的言行。

至於那三個先知呢?他們穿著懷舊的服裝,住在懷舊的屋子裡,讀著書。


--

除了劇情之外,這部電影的畫面也很有可觀之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部電影導演可是史匹柏啊!)

首先,是幾張畫面擷圖。

第一張是個低角度的鏡頭,前景物件做為「景框」,這是種很常見的構圖手法,但是檯燈和眼鏡框住女人,眼鏡又框住情夫的設計實在非常有意思。

第二張是個過肩鏡頭,可是也許是用了廣角,前景的人顯得特別大。

第三張是個三人鏡頭,中間的人充當分隔,表現人物關係。

第四張是煙霧和光線的效果。


接著是幾張動圖。

第一張使用了「景框」的手法,但是加入了前景物件跟著主體移動的創意。

第二張是個特寫鏡頭,不過卻是攝影機固定,人物朝前走來形成的特寫鏡頭。這是史匹柏的慣用招式,不使用剪輯而是使用一個鏡頭包含了不同的畫面構圖。

第三張和上面類似,不過更高明的是後面約翰的反應,還有那兩條精心設計的樹枝。

--此外這兩個鏡頭,都涵蓋了非常重要的關鍵台詞。前者說出「先知都是毒品成癮者的後代」後者則是「先知有時候會意見不同」這兩個劇情關鍵。


最後兩張的概念和前面相同,都是在不剪輯的情況下結合不同的畫面構圖,上面的例子是角色移動,後面的例子則是透過「鏡面」改變轉換,挺有趣的。


不過前面提到的例子,不管是演員移動、攝影機移動還是利用鏡面,他們仍然不是「同時」出現在畫面中--是不是同時有什麼重要的呢?

有句話說:“acting is reacting.”

(這句話很難翻譯,幸好他很簡單也不用翻譯)

電影,就是呈現表演,因此在畫面裡永遠只會有兩個東西:「刺激」還有「回應」,通常導演會選擇「按照順序」呈現,像是第三張動圖,老太太緩緩往鏡頭走來,說出關鍵台詞(刺激)然後留下主角站在原地(回應)。

大部分的對話也都是如此,演員A說完換演員B,誰說話就拍誰。

有時候也會採用「交錯呈現」或者「省略刺激」的方式,前者通常是在營造緊張感,或者角色別有其他考量的狀況,後者則是要讓我們集中在角色的情緒。

不過比較少見的是「同時呈現」,因為通常來說「刺激」和「反應」會處在兩個對立的位置,很難同時出現在同個畫面裡頭。

那麼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沒錯,我知道你想到了:從旁邊拍嘛。

的確,從旁邊拍卻是可以同時拍到兩者,可是這樣就無法清楚拍出演員的表情,像是前面那張主角毆打某人的圖片,鏡子裡我們看到了主角打人(刺激)還有女人驚恐的表情(反應),接著畫面才出現主角的表情。

想要同時呈現兩者,只有漫畫才能做到。

我之前比較過《寄生獸》漫畫板和電影版的不同呈現方式,就有提到過這個問題。

(文章連結:寄生獸--血腥這回事兒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史匹柏有個聰明的主意--半面鏡。

下面這張圖來自《辛德勒的名單》,因為反光,所以窗戶成了半面鏡,可以看到下面的景像(刺激)也可以清楚看到演員的表情(反應),成功地把兩者放到一個畫面。

(不過這張圖厲害的還有右下角的火焰,同時象徵了角色的情緒)


而在《關鍵報告》裡頭,因為是未來世界,科技進步了,史匹柏想到了更多的花樣。

第一張圖道理相同,可是因為是「螢幕」所以他想放什麼,就放什麼,擺脫了窗戶的限制。

第二張圖道理也是相同,可是腦袋真的要很靈活才能想到啊!


最後這張是全片唯一的「匹配剪輯」,效果出奇地好。

選擇在約翰被捕的時候進行大幅跳躍時間的匹配剪輯,大大增加了劇情的懸念。


另外,本片也使用了兩個長鏡頭。

分別是主角發現預告犯罪的對象竟然是自己,在逃離的途中碰上發現他吸毒事證的聯邦探員;另一段是掃描眼球的蜘蛛機器人,在主角躲藏的破舊公寓搜索主角的場景。

前者主角一開始以為對方是來逮捕自己(事實上也是,只是動機完全不同)後來才發現對方根本是在狀況外。這段巧妙的安排,讓觀眾先是跟著主角一起緊張,在發現是誤會的時候才鬆了口氣甚至覺得好笑--只是在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擔心會不會害主角逃不出去?觀眾的情緒完全被導演緊緊抓在手裡。

後者同時使用了極端地俯拍角度,表現機器人侵入和主角反應的同時,也穿插了其他住戶的不同反應,同樣是在緊張的時候穿插令人發笑的小喬段緩和情緒。




最後,補上兩張其實沒多特別,但是別有趣味的圖片。

--還記得這是部反對科技還有消費主義的電影嗎?

電影大部分的場景,都是低彩度的設計,可是偏偏在這兒用了鮮豔的紅色(置入性行銷)看著它的聯邦探員猙獰的表情,好像不只是因為眼睜睜看著約翰逃跑,更是在問導演:「你是在開玩笑嗎?」

實在是很諷刺。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原罪犯--令人嘆服的華麗賣弄

《原罪犯》是韓國導演朴贊郁代表作,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嶺岸信明的《鐵漢強龍》,共有
八卷,改編為電影之後全長120分鐘,因此劇情勢必有所刪減。然而《原罪犯》和《鐵漢強龍》其實不只是劇情長度有所不同,核心的內涵也大不相同--電影雖然採用了漫畫的背景設定以及劇情架構,但是在最關鍵的「謎底」部分進行了更動。

除了「謎底」的差別之外,由於篇幅的壓縮電影的復仇過程相較下更為緊湊,而且多了許多富有朴贊郁特色的暴力美學的橋段--為了更加清楚的辨認出導演的特色,在後續提到電影原創的內容時都會特別強調。

這是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主角莫名其妙地監禁了十數年,然後莫名地被釋放了。長達十五年的監禁之後,他展開了一場復仇的旅程:到底是誰,因為什麼理由監禁他?

漫話的開始,是從監禁主角的人給主角送晚餐開始。

而電影的開始,是一隻佔滿畫面的手。

急促而充滿緊張感的音樂,鏡頭緩緩拉進特寫主角吳大秀的臉孔,然後切到了懸在半空的
男人,以及扯著男人領帶的大秀。


畫面沿著領帶在兩人間游走,驚險的處境、緊張的音樂搭配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對話--然後進入回憶,醉酒的吳大秀在警察局開始自我介紹,戴著要送給女兒當生日禮物的翅膀晃啊晃的。



然後吳大秀被朋友帶離警局,卻在朋友講電話時被人綁架,帶到了不知名的房間,房間的牆上有幅畫,底下引用了詩人艾拉.惠勒.威爾科克斯的詩句:「你哭,就只有你獨自一人哭;你笑,世界同你一起歡笑。」


透過吳大秀的獨白,我們知道了他被監禁的日子是怎麼過的,並且透過電視畫面的剪接表現時間的流逝,其中有這麼一段很有意思的表達:



就在要逃脫的時候,大秀卻又莫名地被放了出來。

房間注入催眠瓦斯,拿著吊飾的女子走了進來要大秀想像睡在無邊的草原,緊接著一個斜角的劃切,我們看到了草原,還有皮箱。


回憶結束,畫面回到高樓。

原來開場的男子是個想要自殺的人,兩人交談後大秀離去,這段是電影原創的喬段。回到陌生的社會,他為了試試自己的身手,故意招惹了幾個流氓反過來搶了他們,這是原作的橋段。

拿到錢後,他碰到一個流浪漢給了他一隻手機,接著在餐廳碰到了女主角美道。

用餐途中電話響起,另一頭赫然就是綁架他的仇人,他聽完電話後叫來了一盤章魚,活生生的章魚,活生生地吃了,這是非常有導演風格的橋段:



美道把昏迷的大秀帶回家,在她的幫助下大秀開始尋找仇家:大秀被監禁的這幾年,每天晚餐都是同一家餐廳的餃子,抱著僅有的線索,大秀決定吃遍附近所有中國餐館的餃子(這段吃餃子的劇情我覺得非常有趣,不過是原著就有的設計)透過餃子的味道,大秀成功找到了監禁他的場所。

接下來的部分,讓我們分三個段落來看吧。

1.侵入大廈
2.鐵鉗拔牙
3.走廊打鬥

這三個段落展現了導演的幽默、殘忍和驚人的調度。卡通化的幽默鋪墊還有背景輕快的弦樂更增添了拔牙的殘忍--雖然完全沒有對拔牙的直接拍攝,但是看著受害者張大了嘴無法動彈,灰色的鉗子抵在潔白的牙齒上,更別提在旁邊鮮紅竄動的舌頭,每個畫面的元素都暗示著即將發生的慘劇。

鮮血流出,然後是吳大秀輕鬆而且沒有遲疑的轉動鐵鉗!


後面在走廊的打鬥就不用我再多餘的描述了,直接看看影片吧。



到這裡已經接近電影的中段,主角拿到了錄音帶,找到了昔日好友周煥,在他的幫助下開始拼湊真相。然後開始懷疑美道(我想觀眾都已經懷疑了半個小時吧...)就在這個moment反派登場了!

這在劇情的敘事上是個很大的顛覆,因為它把主角復仇的重點完全從「WHO」轉移到了「WHY」的層面,這個安排是原著就有著設計,只不過電影更加緊湊而且更有戲劇張力。

反派李祐鎮和他的白頭保鑣登場,並且要求大秀在五天內搞清楚為什麼他要監禁他,如果辦不到就要殺了美道。

祐鎮離開後,大秀著急得回去找美道,卻在屋裡看到了監禁他的流氓們並遭到報復--原本以為就要完蛋了,沒想到祐鎮流氓卻接到了祐鎮電話要求他們離去。

逃過一劫的倆人躲到了旅館,然後發生性關係,沒想到他們躲避的旅館也在祐鎮的掌握中,祐鎮竟然在他們做愛完後釋放催眠瓦斯,進到了旅館,然而他什麼也沒做,只是靜靜的躺到了他們身旁:


從劇情來說這段沒有任何必要,可是它卻幫祐鎮在觀眾心中留下了莫名的恐懼,還有更多的懸念--這個變態他媽的到底想要幹嘛?

在美道和好友周煥的幫助下,大秀終於想起他和祐鎮的過去,可是他還是想不起來祐鎮有什麼理由恨他入骨,於是他回到了他們的母校。

於是我們看著過去的大秀跨越了二十年的時間來到了此時,追逐著過去得自己大秀終於找到了真相:



原來是因為吳大秀發現了他們姐弟亂倫!

只不過他還是有所誤解,他以為是姐弟亂倫的消息曝光後,祐鎮殺害了自己的姐姐,卻又遷怒給他。大秀拿著祐鎮的姐姐死前的相片,質疑是不是他親手殺了自己的姐姐:


進行對話的時候祐鎮剛洗完澡,正在更衣梳妝,針鋒相對的談話卻不斷特寫祐鎮穿衣的瑣碎畫面形成有趣的衝突,此外祐鎮背對著大秀在鏡子前梳妝的過程,更展現了充滿趣味的視覺效果同時,也強烈顯現了兩人態度的不同:


不過在講述「謎底」之前,祐鎮卻先揭露了另外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美道和大秀都被催眠了!這是原著就有的設定,雖然理由不同,很多人包括我都覺得催眠的效果似乎太超現實了,雖然讓人驚訝卻不是「出乎意料,合於情理」的最高等級驚奇。

在這裡又使用了逃脫時用過的切割畫面,只是目的大不相同。透過明顯的畫面切割和劃切,清楚對照連接了暗示的經過。

祐鎮透過電話說出催眠的關鍵字:


說完了美道和大秀相愛的真相後,祐鎮給了大秀一個相簿。

那是大秀的家庭相簿。

開始是他和妻子還有女兒,相簿一頁一頁往後翻,女兒一天一天長大,然後他也發現了隨之而來的驚人真相--相簿就是時間,殘酷而且無可能轉的時間。

那是遠比真相本身更加恐怖,令人戰慄的時間。

而這個小小的段落也可以譬喻整部電影,真正了不起的不是相簿的內容,而是使用相簿進行表達得這個行為本身。

於是「謎底」揭曉,我們看到了在旅館等待大秀的美道:


她正戴著大秀要送給女兒的翅膀。

同樣的相簿也交到了美道的手中,大秀哀求著祐鎮不要讓美道打開相簿。

於是我們有了吃章魚、拔牙齒後第三個痛死人的畫面:剪舌頭!

就讓我們來看看要怎麼剪一個很痛的舌頭吧。

1.伸出舌頭
2.湊上剪刀
3.打開手指
4.做好準備

然後剪下去。

真他媽的痛死了!



剪掉舌頭後,祐鎮透過電話讓他交代美道不要看相簿後離去。

離去的祐鎮在電梯裡回憶起他姐姐死去的那一天。

水壩上頭,他抓著姐姐的手,似曾相識的畫面閃過我們腦海:


電影的最後,大秀找到了催眠師,替自己進行催眠,忘記和美道是父女的真相。

還是催眠後醒來,只是這次是在雪地:


醒來的他,抱緊美道,然後深深地,笑了。



於是我們想起了房間裡的那幅畫,還有那句詩:「你哭,就只有你獨自一人哭;你笑,世
界同你一起歡笑。」



大秀是哭,還是在笑呢?

--

不管是劇情的顛覆(從傳統的「WHO」到「WHY」的轉移,還有大秀和祐鎮角色的轉移)還是畫面的運用,甚至是角色的刻劃都無比精彩--除了祐鎮躺在裸體的大秀和美道身旁的畫面,我們在大秀身上不也看到了驚人的改變?



不過它還是有些缺憾。

除了前面提到的催眠的太過超現實外,最後的「謎底」真的能支持祐鎮做出這種報復,還有讓大秀如此崩潰嗎?我不知道是不是重口味氾濫了,說實話我不覺得這有這麼沉重,而且相比原作我不認為「亂倫」這個謎底有更加深層的意義(不過原作的「謎底」可能會讓更多人無法接受就是了)

然而撇開「亂倫」這件事情的衝擊性和必要性,我們想想吃章魚、拔牙齒還有剪舌頭就知道了,這些行為有必要嗎?不過就是譁眾取寵嘛。

沒錯,說難聽點就是譁眾取寵。

就像整部片的畫面分割手法,還有影像呼應,說好聽是風格,說難聽是賣弄。

但是無論如何,你無法不承認,他的賣弄是如此華麗讓你不能不嘆服。

這就是韓國導演,朴贊郁。